停車位種類有哪些?
停車位種類一次看懂|法定車位、增設車位、獎勵車位有何不同?
在購買房屋或預售屋時,許多消費者都會面臨「車位」的選擇問題。
然而,不少人對停車位的分類與產權認知並不清楚,尤其常聽見「法定車位」、「增設車位」、「獎勵車位」等用語,卻不明白其中差異與法律依據。
本篇將為您完整說明各種停車位的類型,並補充正確的產權知識,協助您在購屋決策中做出明智選擇。
一、停車位種類不是產權分類,而是設置依據的分類
1. 法定停車位
依《建築技術規則》,建築物必須設置最低數量的停車位。這些依法規定設置的,就是法定車位。
1991年9月18日後僅能登記為公設建物
2. 增設停車位
指建商在符合法定車位數量後,額外加設的停車位。通常為滿足市場需求而設,設置方式彈性較大。
可登記為公設建物,亦可登記為單一主建物
3. 獎勵停車位(已廢止)
為鼓勵開發商設置對外開放的公共停車場,政府曾提供容積獎勵制度。
車位須開放予【公眾使用】,包含所有權人本人或其他人
可登記為公設建物,亦可登記為單一主建物
但因長期被濫用,該制度已於民國2012年12月31日後廢止。
三、增設與法定車位之「區隔性」差異說明
在實務上,無論是法定或增設車位,都可能存在「有無區隔」的差別,進而影響產權獨立性與交易權利。
① 無區隔類型(依附式車位)
-
無獨立出入口,與主建物動線共用
-
無單獨權狀,登記於公設
-
交易對象僅限同棟住戶
② 有區隔類型(獨立式車位)
-
有獨立出入口(如坡道式平面車位)
-
有單獨權狀,可獨立登記
-
可單獨買賣,對象不限社區住戶
四、停車位真正的產權分類只有兩種
從產權角度來看,停車位主要可分為兩類:
1. 有獨立權狀的車位
擁有獨立建號與產權,可單獨買賣、設定抵押或轉讓。
2. 無獨立權狀的車位(登記於共有部分)
產權記錄於主建物或共有部分內,無法獨立出售,買賣需與主建物綁定。
五、買車位不只是買空間,更是買權利
購買車位時,除了考量價格與位置,更應了解其設置法源、產權形式與未來處分彈性。
建議在購屋或選購車位時,向建商或代書查明以下資訊:
-
車位為法定、增設或(過往)獎勵設置?
-
是否有區隔?能否取得獨立門牌與權狀?
-
能否單獨出售或設定抵押?
透過正確理解車位種類與產權形式,能讓您在選購上更安心,未來使用也更具彈性與保障。
更新時間:2025年7月21日
資料來源:建築技術規則 內政部營建署相關解釋令與函釋
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需依照實際情況為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