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基金是什麼?
公共基金是什麼?與管理費的差別與用途解析

在購買社區大樓或住進新成屋時,屋主常常會聽到「公共基金」與「管理費」這兩個名詞。
很多人以為它們是一樣的,但其實性質完全不同。了解這兩者的差異,不僅能幫助住戶妥善規劃社區財務,也能避免誤解與爭議。
一、什麼是公共基金?
公共基金,又稱公積金,是社區大樓的「共同存款」。
依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第 13 條規定,建商在申請使用執照時,必須依工程造價總金額累進比例提撥一筆金額,存入主管機關指定的公庫,待公共設施點交後撥給管委會或管理組織。
這筆基金屬於社區全體住戶所有,主要用途包括:
-
重大修繕:如結構安全補強、外牆整修、防水工程等。
-
設備汰換:例如電梯更新、管線更換、消防設施改良。
-
緊急應變:火災、地震或其他突發狀況的緊急修繕支出。
換句話說,公共基金是一種長期儲蓄,保障大樓能在面臨重大維護需求時,擁有足夠的資金。
二、公共基金如何計算?
公共基金採「累進制」計算方式,依工程造價金額分段提撥,不是單一比例。
計算規則如下:
-
1,000 萬元以下部分:2%
-
1,000 萬~1 億元部分:1.5%
-
1 億~10 億元部分:0.5%
-
超過 10 億元部分:0.3%

三、什麼是管理費?
相較於公共基金,管理費則是社區住戶每月固定繳交的費用,用來支應社區的日常運作,包括:
-
清潔人員、保全人員薪資
-
公共區域水電費
-
基本維護與日常耗材
-
管理委員會或物業公司的行政支出
📌 簡單來說,管理費 = 每月日常支出,而公共基金 = 長期維護儲蓄。
四、公共基金與管理費的差異一覽表

五、為什麼要重視公共基金?
對住戶來說,公共基金不只是法律規範,更是維持房產價值的重要基石。
-
避免臨時加收費用:若基金不足,大樓需要大修時可能要臨時跟住戶收款,造成財務壓力。
-
提升房屋保值性:有足夠公共基金的社區,更能維持外觀與機能,房價自然更具競爭力。
-
保障住戶安全:重大修繕與消防設備更新,都是守護住戶生命安全的基礎。
更新時間:2025/10/01
資料來源:
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第11、18~20條
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細則》第5條(工程造價提列比例)
臺北市建管處|公寓大廈管理問與答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