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修與裝潢差在哪裡?

裝修與裝潢差在哪裡?搞懂裝修裝潢差異,從施作範圍快速分辨!

在日常生活中,許多人習慣將「裝潢」一詞掛在嘴邊,卻經常忽略「裝修」與「裝潢」在實務上的重大差異。
事實上,兩者雖然都是為了改善室內空間,但在施作內容、工程規模、法規限制上都有明顯的不同。

如果你正準備翻新居家空間、規劃老屋改造,釐清「室內裝修與室內裝潢的差別」將會是規劃的第一步。


裝修是什麼?— 結構調整與系統施工為主

「室內裝修」通常指的是會動到房屋隔間牆、涉及系統性施工的工程。例如:

  • 拆除或增設隔間牆

  • 天花板施工

  • 大型固定式櫃體(高於1.2公尺)

  • 隱藏式管線工程

由於裝修牽涉到變動房屋內部原有格局,因此通常需要由合法登記的室內設計公司進行,並具備相關的技術執照。
根據《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》規定,部分裝修工程還需要申請室內裝修許可證,否則恐面臨新臺幣6萬至30萬元不等的罰鍰。


裝潢是什麼?— 美化空間、不動結構的設計作業

「室內裝潢」則屬於不動房屋隔間牆的美化作業,通常著重在視覺風格與氛圍營造,例如:

  • 貼壁紙、油漆牆面

  • 更換燈具、窗簾

  • 家具選配與擺設

  • 地毯、畫作、植栽等軟件布置

裝潢不涉及管線更動與結構拆除,執行門檻相對低,即便非專業人士也能進行簡易改造。

表格比較|裝修與裝潢5大差異一覽


 

「輕裝潢」是什麼?介於裝修與裝潢之間的實用選擇

「輕裝潢」近年成為熱門選項,指的是不動房屋隔間、不大規模施工的空間改造方式,例如:

  • 局部貼皮

  • 開放式隔間設計(非固定牆)

適合預算有限、或希望在短時間內改造風格的人。費用與工期通常也比全面裝修來得低。

 

裝修涉及層面廣泛,以下6個關鍵因素建議事前釐清:

  1. 房屋屋況與屋齡:舊屋需注意管線老化、漏水、壁癌等問題。

  2. 採光、通風與動線:設計時須兼顧居住機能與生活舒適。

  3. 家人生活習慣:是否有孩童、長者、寵物等特殊需求。

  4. 裝修預算:工程越大、預算越高,建議分項分期規劃。

  5. 施工時間:需與設計公司建立明確進度表。

  6. 個人風格與偏好:是否有特殊風格喜好或收藏展示需求。


進行裝修或裝潢的4個重要流程

無論選擇裝修或裝潢,以下四項流程不可忽視:

1. 確認居住需求

與家人討論空間用途、風格喜好、動線需求,列出明確的需求清單。

2. 屋況健檢

特別是老屋,需檢查漏水、壁癌、電線老化等問題,這些都會影響工程內容與預算比例。

3. 與設計師溝通

建議先看過設計師作品集,再帶著需求清單進行現場丈量與配置討論。

4. 簽訂正式合約

包含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,並確認開工時間、驗收標準與是否保固等條件。


裝修一定要申請嗎?
延伸閱讀:室內裝修法規與規範全攻略(確認後加連結)


結語:先分清「裝修與裝潢」,才能打造真正理想的家
在開始打造理想空間前,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分清楚裝修與裝潢的本質差異。若需動到格局、管線,必須找合法的裝修公司進行評估與設計
如果只是單純想換風格、提升質感,則可以從裝潢與軟裝著手。

不論選擇哪一種方式,清楚規劃、找對專業團隊,才能安心打造理想的居家生活。

更新時間:2025年6月3日
文字及圖片內容僅供參考,如相關法令調整則依照現行法規為準
資料來源:
內政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