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樓完整解析

騎樓完整解析|定義、公用性、所有權及政府獎勵政策
騎樓是台灣傳統街區中非常重要的空間元素,不僅提供行人遮風避雨的通道,也對商業活動與城市景觀產生深遠影響。
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騎樓的定義、公共使用性、所有權歸屬,以及政府為鼓勵設置騎樓所提供的獎勵政策。

一、什麼是騎樓?
騎樓是建築物一樓面向街道的部分,樓上結構向外懸挑形成有頂棚的空間,底下作為行人通行及活動的通道,其設計兼具防雨防曬功能。

二、騎樓的公共性與通行權
騎樓雖為私人建築物的一部分,但因其底下空間多作為公共通行用途,具有強烈的公共性:
  • 公共通行權保障
    行人得自由通過騎樓,不得被建築所有權人或使用者阻擋。依《都市計畫法》及地方自治條例規定,騎樓應保持開放,保障行人通行安全與便利。
  • 管理與使用限制
    騎樓不應成為堆放物品、餐飲區或違規封閉空間。違者將依《建築法》、《消防法》等規定裁罰。
  • 約定專用與共有部分
    有些社區騎樓會劃分「約定專用部分」,供特定住戶或商家專用,但不得妨礙公共通行。其餘區域屬共有部分,由全體權利人共同管理。

三、騎樓的所有權歸屬

  • 結構所有權為私人所有
    騎樓結構登記於建築物所有權人名下,為其私有財產。

  • 使用權受公共利益限制
    雖然為私有,騎樓空間使用須配合公共通行需求,且不得影響街道公共安全。

  • 土地與權狀登記
    土地與建築物權狀通常包含騎樓部分,登記在同一所有權人名下。若有約定專用部分,會於權狀中特別註明。

四、政府騎樓獎勵政策詳解

為鼓勵建築設置騎樓,提升街道環境及商業氛圍,政府推出多項獎勵措施:

1. 容積率與建蔽率獎勵

依據《建築技術規則》第30條規定,樓上部分懸挑設置騎樓,該懸挑部分不計入容積率,有效增加建築使用空間,鼓勵騎樓設計。

2. 建築退縮規定放寬

部分都市計畫容許建築退縮設置騎樓,創造更寬敞的行人空間,改善街道通風與採光。

3. 地方補助與稅賦優惠

台北市、新北市、高雄市等地政府,對老舊建築騎樓整修或美化提供補助。部分縣市亦有對騎樓維護的稅務減免政策,降低業主負擔。

4. 歷史街區騎樓修復支持

在歷史保護區域,政府積極推動騎樓修復工程,維護文化資產並促進觀光產業。

五、結語
騎樓不僅是台灣街道文化的重要象徵,也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與商業發展的關鍵空間。
理解騎樓的法律定位、公共與私權利界限,以及掌握政府獎勵政策,有助於建築規劃、城市治理與不動產投資決策。

實際依當地法規辦理,並以該案管委會為主

更新時間:2025年8月8日
資料來源:

  • 內政部營建署,《建築技術規則》最新版本。

  •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,《騎樓設置及管理規範》。

  • 《都市計畫法》、《建築法》、《消防法》等相關法規。

  • 新北市政府建設局,《老舊建築騎樓改造補助辦法》。

  • 台灣都市更新資訊網,騎樓與街道活化案例分析。